
0人評分過此書
一位曾湮沒在歷史洪流中的臺灣詩人與文人一段兒子尋找謎樣父親的動人故事一段研究者探訪被遺忘作家的故事帶領讀者進入詩文譜下的跨時代文學與歷史世界
在那波瀾壯闊的一九三○年代,在東京街頭一隅,一個殖民地臺灣南投山城之子,獻身紅色馬克思,用詩文譜下生命的希望,與燃燒的痛苦。
他的詩洋溢著南國情熱,以水牛、烏秋、白鷺鷥與苦苓樹抒發對故鄉的思念。他的詩滿懷對不義政體的控訴,從街頭浪人、工廠勞動者、客死異鄉的藝術家到被俘囚的異議分子。他的詩銘刻著殖民地與現代性的傷痕,即便湮沒在歷史的洪流中許久,仍舊如此深刻而令人動容。
他是吳坤煌(1909-89),少時因發起學運遭臺中師範學校退學,後負笈東京留學,前後肄業於日本大學藝術專門科及明治大學文科等。1933年同張文環、王白淵、劉捷、蘇維熊、施學習、巫永福等人組織了「臺灣藝術研究會」,並發行「福爾摩沙」文學雜誌,是東京臺灣藝術研究會發起人及負責臺灣文藝聯盟東京支部,參與雜誌《福爾摩沙》及《臺灣文藝》的組織運作。他才華洋溢而風流倜儻,文友知己遍及臺灣、日本、中國及朝鮮,透過詩文寫作與戲劇演出進行東亞左翼文藝社團的跨國連結,譜出殖民地文學史上傳奇而炫目的一頁。
他為反殖民運動付出兩度身陷囹圄的代價,依然天真浪漫不改革命熱情。祖國接收後經歷二二八與白色恐怖,十年牢獄之災讓他噤聲與輟筆。他在國民政府的「心牢」中自囚封筆三十年,再出發已距離風雲叱吒的東京時期半世紀久遠。
他在晚年仍不忘以「詩人梧葉」自居,整理舊作成為遺願。這個願望在二十年後由他的長子吳燕和與一個年輕的臺灣文學研究者陳淑容共同完成。兩位編輯獲得海內外諸多人士協助,用數年時光拼湊出這塊臺灣文學史上瑰麗而陌生的版圖。
《吳坤煌詩文集》收錄的吳坤煌日文詩文作品,絕大多數都是此次首度中譯並公開出版。這是包括《詩歌》、《詩精神》、《詩人》、《臺灣文藝》、《臺灣新民報》、《臺灣新聞》等報刊上的珍貴文獻;編輯者也致力蒐羅戰後作品,以全面呈現作家橫跨半個世紀的寫作為目標。
《吳坤煌詩文集》的展開,隱藏著兒子尋找父親、研究者探訪被遺忘作家的一段動人故事。編輯更透過年表、家族世系表、著作目錄、媒體報導及研究文獻等資料彙編,讓讀者得以掌握相關研究動態。書前並附叢書主編梅家玲及主編吳燕和、陳淑容序。
希望透過這些作品展演吳坤煌的文藝美學、思想轉折與行動演練。擴大來說,他的生命歷程與書寫,能夠成為跨時代知識人的縮影,填補不為人知的臺灣歷史與政治。
在那波瀾壯闊的一九三○年代,在東京街頭一隅,一個殖民地臺灣南投山城之子,獻身紅色馬克思,用詩文譜下生命的希望,與燃燒的痛苦。
他的詩洋溢著南國情熱,以水牛、烏秋、白鷺鷥與苦苓樹抒發對故鄉的思念。他的詩滿懷對不義政體的控訴,從街頭浪人、工廠勞動者、客死異鄉的藝術家到被俘囚的異議分子。他的詩銘刻著殖民地與現代性的傷痕,即便湮沒在歷史的洪流中許久,仍舊如此深刻而令人動容。
他是吳坤煌(1909-89),少時因發起學運遭臺中師範學校退學,後負笈東京留學,前後肄業於日本大學藝術專門科及明治大學文科等。1933年同張文環、王白淵、劉捷、蘇維熊、施學習、巫永福等人組織了「臺灣藝術研究會」,並發行「福爾摩沙」文學雜誌,是東京臺灣藝術研究會發起人及負責臺灣文藝聯盟東京支部,參與雜誌《福爾摩沙》及《臺灣文藝》的組織運作。他才華洋溢而風流倜儻,文友知己遍及臺灣、日本、中國及朝鮮,透過詩文寫作與戲劇演出進行東亞左翼文藝社團的跨國連結,譜出殖民地文學史上傳奇而炫目的一頁。
他為反殖民運動付出兩度身陷囹圄的代價,依然天真浪漫不改革命熱情。祖國接收後經歷二二八與白色恐怖,十年牢獄之災讓他噤聲與輟筆。他在國民政府的「心牢」中自囚封筆三十年,再出發已距離風雲叱吒的東京時期半世紀久遠。
他在晚年仍不忘以「詩人梧葉」自居,整理舊作成為遺願。這個願望在二十年後由他的長子吳燕和與一個年輕的臺灣文學研究者陳淑容共同完成。兩位編輯獲得海內外諸多人士協助,用數年時光拼湊出這塊臺灣文學史上瑰麗而陌生的版圖。
《吳坤煌詩文集》收錄的吳坤煌日文詩文作品,絕大多數都是此次首度中譯並公開出版。這是包括《詩歌》、《詩精神》、《詩人》、《臺灣文藝》、《臺灣新民報》、《臺灣新聞》等報刊上的珍貴文獻;編輯者也致力蒐羅戰後作品,以全面呈現作家橫跨半個世紀的寫作為目標。
《吳坤煌詩文集》的展開,隱藏著兒子尋找父親、研究者探訪被遺忘作家的一段動人故事。編輯更透過年表、家族世系表、著作目錄、媒體報導及研究文獻等資料彙編,讓讀者得以掌握相關研究動態。書前並附叢書主編梅家玲及主編吳燕和、陳淑容序。
希望透過這些作品展演吳坤煌的文藝美學、思想轉折與行動演練。擴大來說,他的生命歷程與書寫,能夠成為跨時代知識人的縮影,填補不為人知的臺灣歷史與政治。
- 圖輯
- 編輯說明
- 吳坤煌研究的新起點 梅家玲
- 重新認識父親吳坤煌 吳燕和
- 重讀吳坤煌:思想與行動的歷史考察 陳淑容
-
輯一 詩
-
烏秋
-
旅路雜詠之一部(一)
-
城市之聲
-
-
悼陳在葵君
-
南蠻茶房
-
貧乏賦
-
冬之詩集(一)
-
晚秋與少女心
-
婚約者、婚約者
-
吹向丸之內街道的風
-
-
拂曉之夢
-
冬之詩集(二)
-
飄流曠野的人們
-
-
歸鄉雜詠(一)
-
更夜之歌
-
基隆碼頭下著小雨
-
-
歸鄉雜詠(二)
-
苦苓樹籽真正苦
-
思念秀鳳
-
-
母親
-
旅路雜詠之一部(二)
-
阿母
-
孤魂
-
-
向我求婚吧
-
搬家
-
-
俳句圓山
-
歸鄉雜詠(四)
-
南投之秋,謹獻給父親
-
處女離家出走
-
-
歸鄉雜詠(五)
-
秋的哀愁
-
淡淡的一夜不連續篇
-
-
宇宙之狂歌
-
悼老友漢臣兄
-
烏秋咬球
-
詩二首
-
白鷺鷥報春喜
-
種有木瓜樹的鄉鎮
-
-
-
輯二 文
-
致某位女性
-
臺灣的鄉土文學論
-
南國臺灣的女性與家族制度
-
臺灣老鰻傳奇
-
中國通信
-
現在的臺灣詩壇
-
農民劇團與露天劇:中國通信
-
出獄後的田漢與南京劇運
-
《春香傳》與支那歌舞伎之元曲
-
日本電影的勝利《田園交響樂》:兼談知性文學
-
旅與女
-
悲劇女主角秋琴:《可愛的仇人》讀後感
-
新北投遊記
-
藝旦的教育
-
戲劇之道:對皇民化劇之考察
-
給臺灣女性的公開信
-
臺灣戲劇通信
-
州內皇民化劇問題
-
續戲劇之道:作劇法ABC
-
臺灣藝術研究會的成立及創刊《福爾摩沙》前後回憶一二
-
懷念文環兄
-
-
輯三 譯文及其他
-
鹽
-
東京支部設立
-
東京支部提案:呈臺灣文藝聯盟總會
-
東京支部為將於七月來臺之舞蹈家崔承喜小姐舉辦歡迎會
-
臺灣文聯東京支部通信
-
東京支部例會報告書
-
-
附錄
-
一、座談會發言
-
二、媒體報導
-
三、吳坤煌生平年表與同時代大事年表
-
四、家族世系表
-
五、著作目錄
-
六、研究文獻目錄
-
- 編後記 陳淑容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 DOI : 10.6327/NTUPRS-9789860365726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