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 App
0人評分過此書

邊緣與再現:博物館與文化參與權

出版日期
2015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863500964

文化部計次

借閱規則
借閱天數 14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嘉義市政府文化局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博物館如何成為促進「社會平權」的場域?博物館是否強化了不同社會階層在文化資本上的不平等?抑或可以賦權弱勢與邊緣團體,使其成為文化再現與展示的主體?
   長久以來,博物館被視為是服務文化菁英的殿堂。但在當代,博物館的社會角色,越來越受到關注與討論:博物館應如何關懷邊緣團體,進而成為促進「社會平 權」(Social Inclusion)的場域?博物館應怎樣帶領社會反思制度的不合理?博物館又如何能突破有形的建築環境與無形文化認知所造成的隔閡?
   本書是作者研究這些重要議題的最新成果。書中以英國的社會平權文化政策為主軸,爬梳二十一世紀以來博物館界積極關懷邊緣與弱勢團體的文化參與權情況。 「文化參與」,不只是邊緣與弱勢團體參與博物館提供的各種活動與服務,而是進一歩賦權他們本身就是文化「再現」的主體。書中收錄了英國、澳洲與臺灣的博物 館教育與展覽案例,透過觀察、訪談與觀眾研究,深入了解身心障礙團體的博物館需求,並分析展示邊緣弱勢團體的策展議題與倫理,讓被隱藏的聲音和歷史得以再 現,受到重視,從而改變社會的歧視與污名。
  書中提到的諸多的新趨勢、新觀念,以及國內外博物館實踐社會平權的展覽案例,不僅能為國內博物館界作為參考,亦可為政府及相關單位施政之借鏡。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