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我是兒子,我來照顧:28位兒子照顧者的真實案例,長照路上最深刻的故事

出版日期
2019/05/02
閱讀格式
EPUB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570532043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2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嘉義市政府文化局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父母老後,如果只能依靠你,
身為「兒子」的你,準備好了嗎?

台灣社會終將迎來漫漫長照路,
身為兒子,該怎麼因應這項切身的課題?
身為男人,又該如何面對不為人知的內心世界?
而我們的社會,是不是也已經做好準備?

當父母失能或失智,當女兒與媳婦照顧者消失,
當職場與社會的網絡被切斷,當官方政策鞭長莫及,
誰來傾聽閉鎖在家庭裡的兒子照顧者心聲?

男人不一定會成為丈夫或父親,卻一定都是某個人的兒子,
面對老後的父母,那些深陷照顧漩渦的「兒子」們,
或許正在暗夜裡無聲地求助。
  • 推薦序 面對日漸年邁的父母,身為「兒子」的你,準備好了嗎?/朱為民
  • 序言
  • 【提醒您!寫給身居照顧和社福第一線的人員與學者】
  • 第1章 兒子照顧的「現況」──從統計資料可以看出的趨勢,和只看統計資料無法理解的經驗
    • 「照顧父母」這件事正在變遷——媳婦照顧減少,親生孩子照顧增加
    • 為什麼兒子的「中選必然率」提高了?
    • 有妻子、有手足、跟父母分開住的話,照顧這件事便「與我無關」?
    • 應該問誰才對?——本書的訪談對象
  • 第2章 照顧父母這件事與「妻子」的關係──當已婚的兒子成為照顧者
    • (一)「有丈夫看顧,妻子樂得輕鬆」——那可不一定
      • 妻子很難做到「袖手旁觀」
      • 「看顧」父母的確實是丈夫,但是……
      • 妻子「就算不照顧父母也要照顧家庭」
      • 「已婚的兒子照顧者」是特殊角色
      • 「兒子等同主要照顧者」——沒有妻子的付出,這一點就無法成立
      • 仰賴妻子承擔「照顧基礎」的案例非常多
    • (二)兒子照顧者及其「夫妻情況」
      • 第一組:與父母同住、「失去」妻子的兒子們
      • 第二組:在一個屋簷下,「跟妻子一體同心」
      • 第三組:「多虧妻子幫忙,才能看顧父母」
      • 別忘了關懷支持自己的妻子
      • 妻子對於照顧方針有巨大的影響力
      • 妻子的資訊網能夠支援丈夫
      • 妻子的影響力也要丈夫「肯聽」才能發揮
      • 第四組:決定獨力看顧的丈夫們——隔開妻子跟父母的考量
      • 「一個屋簷下」才會產生的摩擦
      • 「夫妻感情因為照顧而更緊密」只是丈夫一廂情願的想法嗎?
      • 「不是主要照顧者」造成妻子的心理負擔
      • 為了不讓妻子有「罪惡感」
      • 兒子照顧會「減輕媳婦的負擔」嗎?——讓男人感覺刺耳的話
  • 第3章 「為什麼不是手足,而是自己……」──關於照顧責任的理論和回應
    • (一)兄弟:非兒子照顧者的其他兒子
      • 「長子」並不是成為兒子照顧者的主因
      • 「偶然」劃分了弟弟和我
      • 不受制於長幼順序
      • 不讓你一個人當「一般男人」
      • 找不到「適當」的分擔方法
      • 非長子的兒子為什麼認為「只得自己做」
      • 「繼承家業的兒子」這個地位的分量
      • 「『禮尚往來』是人之常情」的優缺點
    • (二)姊妹:跟出嫁姊妹之間的互動
      • 是「幫了我很大的忙」還是「煩死了」呢?
      • 顧慮「媳婦角色」這個枷鎖
      • 推翻「兄弟姊妹平等」的父母
      • 「不請自來,真是煩死了」
      • 難應付的姊妹,好處理的兄弟
      • 不肯乖乖接受幫助的男人心——自立和自律的感受
      • 會期待姻親手足協助嗎?
      • 假如沒結婚的話就託給她了?
    • (三)「準備周全」的兒子很少見
      • 不論有沒有手足,照顧說來就來
      • 心知父母老邁、心知遲早要照顧他們……但還是來得太突然了
  • 第4章 兒子照顧者的「照顧方法」及觀點──身為男性的難處與希望
    • (一)男人對男人做家事的看法
      • 技能不足「到我們這一代為止」
      • 「我是男人」的藉口
      • 「若是女性應該可以做得更好」!?——自我評價低落的原因
      • 想要更上手的男人們「可以依賴的訓練師」
      • 「外部評分」家事技能的必要性
    • (二)照顧母親的男人心
      • 沒有「難為情」的餘地
      • 可以緩解「難為情」的漸進性過程
      • 集中精神在「照顧本身」而非「照顧對象」
      • 照顧保險服務的支援
      • 考慮一下老媽的感受……
      • 母親倚賴我這個兒子——自信提升的瞬間
      • 所謂抗拒感放大的情形
      • 母子關係不可能像母女那般
      • 無法成為「感情好的母女」也有優點
      • 就算是姊妹之間,跟母親的心理距離也不同
      • 男人會為「切割情感的照顧方式」找很多藉口
    • (三)對父親的期待與對母親的期待
      • 父母性別不同,獲取照顧經驗的方法也不同
      • 開始照顧之後才認識到父親的另一面
      • 父子「肩並肩」的關係——共同行動
      • 老媽倒不如別跟著我這樣的兒子……
      • 比起朋友般的互動,更希望母親說聲「謝謝」
      • 無法感受到母親的謝意而增加的徒勞感和焦躁感
      • 照顧女性親人——要把一般的印象擺在一邊
      • 「明明是母親卻不會做家事」的衝擊
    • (四)「最低照顧」的優點與缺點
      • 不必花太多工夫的「最低照顧」方針
      • 對他的「好照顧」,對她的「好照顧」
      • 隔離「干涉太多」的家人
      • 不容易被理解,還會起衝突
      • 有時候男人會過度保護
      • 兒子可以貫徹「最低照顧」的理由
      • 持續「最低照顧」很困難
    • (五)以兒子照顧者的身分「繼續工作」的意義
      • 為何要理解工作對照顧者的意義
      • 「畢竟沒有工作就無法照顧」
      • 既是「兒子」,也是「父親」的我
      • 成為照顧者反而受罰的不合理
      • 真正想要的是「可以一如往常工作的制度」
      • 「投入照顧的自由」是什麼?
  • 第5章 家庭以外的網絡──兒子在家庭外「當照顧者」
    • (一)兒子照顧者和「職場上的人」
      • 邊工作邊照顧的男性在職場上是怎麼表現的?
      • 職場上的相遇——有照顧長者經驗的人成為知心朋友
      • 忐忑不安地找上司商量,卻有意外的發展
      • 在工作崗位不是「礒野先生的兒子」,而是「○○部門的礒野先生」
      • 工作支撐著照顧者的「物質和精神兩方面」
      • 被多數人包圍——只能假扮「一般的上班族男性」
      • 無法扮演「非照顧者」時
      • 「不存在」的兒子照顧者
    • (二)照顧父母和朋友關係
      • 對兒子照顧者來說朋友是什麼?
      • 已婚者是「重妻輕友」
      • 對朋友關係的期待——解悶重於「提供有用資訊」
      • 開心地交往,為的就只是開心地交往
      • 「你聽、我說」的不協調感
      • 五十多歲、六十多歲正好相反——「大家有同樣的煩惱,所以說不出口」
      • 一路扶持,走到「相處開心且能互相吐露的階段」
      • 比起同性友人,更容易向異性友人開口
      • 與同性友人來往的痛苦——突顯自己所失去的
      • 「男性牽絆」的歷史和真正價值——在照顧之前就已經清楚顯露
    • (三)在地的網絡
      • 容易陷入孤立的兒子照顧——與在地連結的可能性
      • 守護父母的鄰居們
      • 不想讓別人知道「我爸媽是失智症病人」?
      • 母親帶來的在地緣分
      • 跟「母親」有交情的女性在兒子照顧中的角色
      • 感受到的視線、不一樣的照顧——意識到「有人正在看著我」的重要性
      • 女性所幫助的是母親——所謂的「女性緣」
      • 也有想遠離的「緣」——被稱為親戚的外人
      • 未來是全憑個人社交技巧的時代?
  • 結語
  • 解說 另一種「男性學」/上野千鶴子
  • 後記
  • 版權頁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