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新亞論叢.第二十二期

出版日期
2021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864786046
叢集名

文化部計次

借閱規則
借閱天數 14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嘉義市政府文化局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本書由《新亞論叢》編輯委員會主編。收入來自中、港、臺、澳等四地學者的研究論文,內容包含文學、經學、哲學、史學、詩學、語言學等,不同領域的研究論題,為中華學術界重要刊物之一。
  • 編輯弁言
  • 早期中國文本形態與圖像關係論略/(天津)張朋兵
  • 「鬼」、「神」之形音義及其構詞搭配略說/(香港)馬顯慈
  • 兩周之際周公形象嬗變──以周代政治理想建構為視角的考察/(北京)李明陽
  • 比較研究屈原《九歌》與赫西俄德《神譜》的文藝意蘊/(香港)何祥榮
  • 先秦「裘」衣特徵小考/(香港)官德祥
  • The analysis of Zhidao through Least Cost Pathways(試從地理訊息系統探討直道路線走向)/(英國)邱若山
  • 漢官秩若干「石」定義考/(香港)趙善軒
  • 論劉楨《贈從弟詩》在漢魏六朝贈答詩中的典範意義/(上海)伍梓均
  • 嵇康〈聲無哀樂論〉中的聲情關係及政治學指向/(北京)張爍
  • 教育學視域下的《文心雕龍》理論體系探論/(北京)郭晨光
  • 平選試判、科目選與平判入等──唐代吏部銓選科目選設置問題考辨/(浙江)李忠超
  • 試以〈杜子春〉談〈烈士池〉中國化/(新加坡)洪天一
  • 論杜甫律詩的錯綜敘述結構/(北京)應山紅
  • 陰陽五行思想對唐長安城規畫及政事生活的影響/(北京)王聰
  • 變動與閒適──白居易前期的閒居書寫/(臺北)劉曼
  • 晚唐進士遊宴與曲江詩的繁榮/(北京)謝雨情
  • 從蘇軾改陶詩說到宋代「尚意」書風/(成都)胡勃
  • 經典與非經典之間──蘇轍文章在清代的經典化歷程論析/(北京)諸雨辰
  • 王雱其人其書/(北京)薛冰洋
  • 「江西詩法」的復與變──論張孝祥幕府詩歌創作/(北京)田萌萌
  • 楊萬里晚年詩歌的日常化寫作──以《退休集》為中心/(北京)屈妍晏
  • 「不欺室」詩文唱和與楚東詩社的政治緣起/(河北)周沛
  • 論陸游詩中的「江湖」意象/(北京)張倩雯
  • 聖人之道,吾性自足──王陽明龍場悟道探微/(上海)周福
  • 香港宋王臺詩與明代厓山詩的傳承關係/(香港)張燕珠
  • 才德之間:明末清初女性文學創作身分認同的焦慮──以沈宜修《鸝吹集》為中心/(北京)謝賢良
  • 船山《乾》卦「相道」思想的內涵/(北京)王世中
  • 清初蘇州戲曲的題材變遷及其與元曲的精神映照/(北京)任剛
  • 吳偉業的自我書寫方式──以明亡後之梅村體為中心/(北京)魯楊泰
  • 東物西漸──德國柏林的中國玻璃/(北京)顧年茂
  • 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熊十力的中國哲學觀/(北京)魏鶴立
  • 一個孔學現代化的嘗試──以伍憲子的新孔學和新經學為討論中心/(香港)劉志輝
  • 俞平伯教授致馬士良佚函二通考述/(香港)何廣棪
  • 錢穆先生的中國經濟史研究/(澳門)張偉保
  • 淺談唐君毅先生對心靈特質的論述/(澳門)鄭祖基
  • 從單向度到多元化──論方方小說的歷史敘述倫理/(南京)王雲杉
  • 漢語語境中的「丟人」與「丟臉」的語用區別──基於面子理論和禮貌原則/(新加坡)張子昱
  • 《新亞論叢》文章體例
  • 出版地 臺灣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