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 App
0人評分過此書

古典曲學要籍述評:戲曲學(三)

出版日期
2018/05/31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571464077
叢集名

文化部計次

借閱規則
借閱天數 14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嘉義市政府文化局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本書評述戲曲要籍十六家,並輯錄明清「曲話」百二十家之零金片羽。

所論名家:元人如芝菴《唱論》集北曲藝術之大成;鍾嗣成《錄鬼簿》保存北曲作家作品相關史料;周德清《中原音韻》始製北曲韻譜兼論曲律。明人如朱權《太和正音譜》為首部北曲曲牌譜;魏良輔《曲律》論唱曲技法最為水磨調圭臬;徐渭《南詞敘錄》為南戲極重要史料;王驥德《曲律》為首部系統性曲論;清人如李漁《閒情偶寄》中曲論,為元明清三代最具周延性、系統性、縝密性之戲曲學理論;徐于室、鈕少雅《南九宮正始》取材古調,為戲曲歌樂專精論著。民初名家,如王國維曲學諸書開現代戲曲研究之門,其《宋元戲曲史》為戲曲史開山之作。王季烈《螾廬曲談》之論度曲、作曲、譜曲總結前賢成就;吳梅《中國戲曲概論》為戲曲通史之「雛型」;至於鄭騫《鄭騫戲曲論集》則為治戲曲之津梁,《北曲新譜》則為北曲曲牌之典範。

凡此,著者皆述其要義,且作精當之評論。

作者簡介:
曾永義

一九四一年生,臺灣省臺南縣人。國家文學博士。現為中央研究院院士、世新大學講座教授、中央研究院文哲所諮詢委員、臺灣大學名譽教授、特聘研究講座教授,並為大陸北京大學、武漢大學、河南大學、廈門大學、中山大學、山東大學、黑龍江大學、北京中國戲曲學院等十餘所大學之客座教授。

曾任胡適講座教授、臺灣大學講座教授、傑出人才講座教授、教育部國家講座教授;亦曾在美國哈佛大學、密西根大學、史丹佛大學、荷蘭萊頓大學擔任訪問學人,在德國魯爾大學、香港大學擔任客座教授。榮獲第三屆金筆獎、第四屆中興文藝獎、第七屆國家文藝獎、第二十八屆中山文藝獎、四度國科會傑出研究獎、教育部國家學術獎、國科會傑出特約研究員獎、科技部「行遠計畫」研究獎。

著有學術著作《曾永義學術論文自選集》(學術理念、學術進程各一冊)、《戲曲源流新論》、《地方戲曲概論》(上、下兩冊)、《戲曲腔調新探》、《戲曲之雅俗、折子、流派》、《參軍戲與元雜劇》、《俗文學概論》、《說民藝》、《明雜劇概論》、《臺灣歌仔戲的發展與變遷》、《洪昇及其長生殿》、《戲曲與偶戲》、《戲曲學》(四冊)等二十餘種。

散文集有《椰林大道五十年》、《蓮花步步生》、《牽手五十年》、《飛揚跋扈酒杯中》、《人間愉快》、《清風明月春陽》、《愉快人間》、《中流自在》(選集)等八種。

戲曲劇本創作含劇目崑劇七種、京劇六種、歌劇三種、歌仔戲、豫劇各一種,計十八種。

另有通俗著作《戲曲經眼錄》、《藝文經眼錄》等十餘種,與《曾永義舊詩存》(一千數百首,未刊)。

教學、研究之餘,並長年從事民俗藝術之維護與發揚工作,四十餘度率團赴歐、美、亞、非、澳列國進行文化交流。
  • 出版地 臺灣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